留守儿童之困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笔者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中国的乡土总是有着特别的情感,因而在三十余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中,笔者对农民工、农民职业的当事人总是格外的关注,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援助,甚而在创办原野律师事务所之初就为他们成立了维权专案小组。但今天笔者想要谈及的不是农民工这一群体,而是这一群体的“衍生品”——留守儿童。近日,在和法律界同仁探讨时,论及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一文,进而谈到了家国、未来和当下农村的留守儿童,思及其现状,才借用梁先生之言,有了文首的一段感叹。

一、留守儿童之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为中国城镇建设、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过程中的时代标志之一。但在这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是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户籍、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等社会制度而产生的诸多矛盾。不仅如此,“农民工”的出现,更是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群体的诞生,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成长、留守儿童犯罪、留守儿童医疗等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留守儿童的几组数据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整体现状,笔者试图收集到相关数据,以作分析。但目前针对留守儿童的数据调研,尚无最新确切数据,仅能从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探析一二。

1.整体状况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全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但是这组数据是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推算得出的,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年龄段分布

探析留守儿童的年龄段分布,详细了解各学龄阶段数据,对于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直观的了解留守儿童年龄段分布,笔者根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提供的2010年统计数据,与2005年数据进行比较,制作三维柱状图。该图将数据分为了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小学学龄阶段农村留守儿童(6-11)、初中学龄阶段农村留守儿童(12-14)、大龄留守儿童(15-17),共四个阶段进行统计。

    1是留守儿童各年龄段所占比例柱状图,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小学学龄阶段农村留守儿童(6-11)、初中学龄阶段农村留守儿童(12-14)、大龄留守儿童(15-17)分别所占比例为:38.37%32.01%16.30%13.32%

1.留守儿童各年龄段比例图

    22010年与2005年,留守儿童各年龄段数据比较。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2342万,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和初中(12-14)学龄阶段儿童,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2005年相比,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留守儿童分别减少了89万和226万,共减少315万,降幅为9.65%。大龄留守儿童(15-17)规模达813万,比2005年减少了199万,降幅为19.68%。五年间,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

 

2.留守儿童2010年与2005年数据比较图示

 

    3.省市分布

 留守儿童在省市分布中极为不均衡,与各省劳务输出量密切相关,主要集中在了中西部地区,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成为了留守儿童的“重灾区”。根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分别达到11.34%10.73%。其次,安徽、广东、湖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占全国百分比也很高,分别为7.26%7.18%7.13%。以上五个省份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占到43.64%。而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等省份的留守儿童,占该省农村儿童的比例已超过40%,部分省甚而超过50%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相关犯罪

    留守儿童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系统问题,包括了教育、医疗、心理、犯罪等方面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更多关注了其中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与相关犯罪问题,心理的健康状况与犯罪或成为犯罪受害者都有着密切联系。

    1.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年纪,却缺失了这部分情感与陪伴。20156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该报告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从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和联系的次数、学业学习、课外生活、情绪状态等方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心灵状况。

1)据该报告显示:与父母联系每月 3-4 次,每年 3-4 次、1-2 次的儿童,在迷茫度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一年内与父母没有联系的儿童迷茫度最高,表现为寂寞、孤独、无聊、迷茫、缺乏信心等,反映留守儿童对未来生存条件的前途不明确甚至感到悲观,缺乏生活方向和目标.

2)在学习成绩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对自己的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的估计没有明显差异,但留守儿童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比例略高于非留守儿童。说明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有较高的自我期望,并因此带来更大的压力。学习成绩的满意度,也直接对留守儿童的烦乱、迷茫、平和、愉悦等情绪产生影响。

3)在课外生活方面,留守儿童的娱乐时间与非留守儿童差异不大,但留守儿童做家务的时间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这一状况对于留守儿童的独立能力、生活能力有着较大影响。

4)情绪状态方面来看,留守儿童的消极程度(烦乱度和迷茫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同时,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又深受与父母联系次数、学习成绩、课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总的说来,留守儿童由于父母远离的客观因素,给其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极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甚而对父母充满怨恨,盲目逆反。

2.留守儿童的相关犯罪和事件

基于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等内外因素,留守儿童相关犯罪和事件频频发生,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21116清晨,一名拾垃圾的老太太发现,5名流浪儿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拆迁工地旁边的垃圾箱内死亡,警方尸检结果显示,5个男孩系躲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据官方披露,死于垃圾箱中的5名男童身份确认,5人为当地三名同胞兄弟之子,父母均外出打工。

201569,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四名儿童是四兄妹,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四个孩子生前穷的只吃玉米面。

20151012,广西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46岁的惯偷罗某,以苹果、糖果做饵,将正在路边玩耍的同村5岁留守女童蓓蓓扛回家进行猥亵,行迹败露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毕节市某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家在水塘边玩时,不慎落水溺死;织金县某乡镇中学学生,由于受他人引诱,过早辍学走上了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大方县某乡镇一村民家的三个女孩多次遭到他人的奸淫,其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5岁……

这些案件的受害人,均为留守儿童。

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曾透露,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案件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性侵、猥亵儿童等罪名。据四川、贵州、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检察机关了解,发现在各地办理的未成年人案件中,留守儿童犯罪比例普遍偏高。

    20141月至今年6,贵州省检察机关办理留守儿童犯罪案件164206,罪名集中在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其中盗窃案件数量居首位;办理留守儿童受侵害案件151176人。

    2013年底,河南省沁阳市检察院分析了近5年来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现涉罪未成年人中,近九成为留守儿童。在这些涉罪的留守少年中,90%是初中辍学或者毕业在家。

    留守儿童犯罪与事件频频发生,笔者发现,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监管,法律意识淡薄;第二,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少量财物和利益的引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或遭到侵害;第三,由于缺乏辨识能力,留守儿童被各种社会不良信息淹没,进而走上歧途。

二、留守儿童之国外经验

留守儿童问题是由于社会制度,家庭结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原因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特殊问题。在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上,中国可谓“走在世界前沿”,这并不是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多有远见或多有看法,而是在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留守儿童问题并不突出,也几乎没有相关的文献可供参考。但即便如此,国外在儿童保护问题上的经验,也有诸多可取之处。

(一)美国——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

在美国,儿童保护工作是针对受虐待(家长、法律监护人或任何负责儿童健康和福利的人对儿童造成的实际伤害和威胁,包括故意造成的肉体和精神伤害、性侵犯、性剥削和虐待)和被疏忽(没有给儿童提供足够的食品(儿童食品)、衣物、住房和医疗条件;或将儿童放置在可能对他们的健康和福利造成伤害的环境里,或者发现这种情况,有能力制止而不去制止)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而开展的系列保护和服务工作,并设立了防虐待和防疏忽的调查和通报制度以及儿童保护工作机构。有虐待或忽视行为的监护人,不仅会被儿童保护工作机构起诉至法院,甚而会被短暂乃至永久的失去监护权。

曾有两个事例,让笔者对美国的儿童保护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 

20012月,电影《刮痧》在全球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电影主人公丹尼斯背上触目惊心的三条伤痕被女护士发现,女护士并没有漠视丹尼斯的伤痕,而是第一时间报警。第二天美国警察和儿童福利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医院,宣布丹尼斯暂时由儿童福利局监护并举行听证会。

2012113晚,为搜寻一名失踪9月的儿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警方派出的一架直升机在搜寻时坠毁,两名警员遇难。地面无人伤亡。

《刮痧》类似故事在美国层出不穷,出动直升机搜索儿童付出的巨大代价也没有美国人会感觉不值得。美国儿童保护有着强大的公民意识、法律制度和国家机器做支撑。当一个儿童权利受到侵害时,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社会福利机构、司法机关都会快速高效的运转起来,为这个孩子的权利奔走呼喊。美国社会已经形成了儿童保护的社会氛围。社会福利机构和强大的公民意识是儿童保护的社会基础。

(二)澳大利亚——儿童独立代表人制度

澳大利亚对于儿童的保护,赋予了其更多的权利,而弱化了父母等监护人对其享有的权利,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儿童独立代表人制度。不论是在离婚诉讼,还是在虐待等其他诉讼中,儿童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方面难以正确表达其独立的意思表示,另一方面其权益也受到父母意志的影响。但儿童作为案件重要的利害关系人,其独立的意思表示和权益的维护都应在诉讼中得以表现。此时就有独立代表人代表儿童出庭,为其争取利益。独立代表人可以由法院依职权或依儿童、儿童福利机构、其他任何人申请制作独立代表令进行任命,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地位,不受儿童父母意志的影响。此种制度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儿童的诉讼权利。

当然,除此以外,澳大利亚还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儿童保护制度。近年来,澳大利亚在少年司法制度方面全面贯彻儿童利益最大化、家庭社区参与、非监禁刑等理念,形成了令世界各国瞩目的独特模式。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建议

纵观国外各国的儿童保护制度,无一例外的都从儿童保护法律制度、社会儿童保护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监管。儿童作为一国之未来,仅仅在国家层面和法律制度作出保护,远远不够。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其成因有着其特殊性,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与城镇化进程不相适应而造成的结果。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之道,应当结合国民、社会、国家,多层面、全方位的采取有效措施,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建设、地区建设平衡、农村学校建设、社会儿童保护组织等方面,着力解决这一难题。

(一)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现行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仅有《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大部分法律仅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对于未尽到未成年人保护责任的相关责任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并未作出可操作、易适用的制度。

《未成年保护法》虽然有对未成年人权利作出详细规定,但该法从颁布至今,即使作出多次修订,但实施效果仍不理想,在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实践中也适用困难。例如,《未成年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中,列举了父母应当或禁止的行为,但在设计该法法律责任时,仅仅在第六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虽然在道德层面上,父母教养子女乃是天经地义之事,似乎不会出现侵犯子女权益的事情;但事实上,承担着最主要抚养义务的父母,却也是实际生活中经常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人。作为未成年人最亲密的监护人,父母应该是未成年人保护的最重要主体,应当肩负起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成长、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等多方面的责任,这些责任看似理所应当,但是却也完全有必要在法律制度中加以明确,并规定出具体的违法责任,以达到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的作用。

    只有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才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坚强后盾。

(二)深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管理条例》,这部在上个世纪50年代颁布实施的法律,将中国公民分化为了“农业”与“非农业”的户口差异,本应仅仅作为人口登记管理的必要手段,却在中国逐步演变成为了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从而促成了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格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格局,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功能回归,已越来越成为群众的强烈愿望。同样的,要根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深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荐户籍制度改革,才是这一问题的基石所在。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首要的就是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管理条例》,从法律制度层面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户口登记制度仅仅作为人口登记管理的手段,赋予其仅限于统计学中的功能与意义,而非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基础;其次,要加快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等各种社会制度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摆脱其长期以来对传统户籍制度的倚靠,使得农民工进城也可以享受相应的社会资源;再次,逐步缩小城乡社会资源配置的差距,只有城乡差异逐步缩小,才能保障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政府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对目前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有着数量大、区域性等显著特征,但留守儿童绝不仅仅是留守儿童集中分布的中西部地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更需要农民工集中地区的大力配合。因此,中央政府应当有针对性的出台全国性文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务工或就业创业,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之困惑;

第二,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带上子女,举家迁入城镇生活、工作;并为这一类农民工创造有利条件,使其更好地融入城镇之中;

第三,广泛建立寄宿制学校,将寄宿制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使得学校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沟通、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重要力量;

第四,成立儿童保护职能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儿童保护工作,使得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能够得到切实实施;

第五,鼓励与引导社会儿童保护组织机构的建立,一方面引导这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机构对留守儿童甚而是整个未成年人群体的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将“职业监护人”引入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来。

    6100万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存在二十余年,并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绝非一蹴而就,也非国家或社会单一方面就能够妥善解决;这需要国民保护儿童意识的加强,社会保护儿童力量的发挥,国家保护儿童制度的完善,方能使得问题解决、社会公平。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收起

取消
技术支持: 重庆奥斯诺科技有限公司
  • 首页
  • 电话
  • 位置